立夏,又称“春尽日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也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在立夏这一天,有哪些传承许久的传统习俗?立夏之后的饮食又需要注意些什么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立夏时节分三候
一候蝼蝈鸣。此时为初夏时节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、池畔鸣叫觅食。蝼蝈、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随着蝼蛄的鸣叫,夏天的味道逐渐浓了。
二候蚯蚓出。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。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,当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不耐烦了,出来凑凑热闹。
三候王瓜生。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。立夏三候王瓜生,就是说王瓜(地瓜)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,人们可以采摘,并相互馈赠。
立夏时节的民间习俗
迎夏仪式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深层次上,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“气”的变化,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,立夏阳气渐长,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。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。在立夏的这一天,古代人们会举行迎夏仪式。
吃立夏蛋
俗话说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。相传从立夏这天起,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,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、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,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传说女娲娘娘告诉百姓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、鸭、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,进行斗蛋游戏。
尝新活动
在民间,还有“立夏尝新”的风俗活动。例如苏州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谚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用以祭祖。江浙一带,许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乌米饭,也就是用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。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,菜有苋菜黄鱼羹,称吃“立夏饭”。
立夏“秤人”
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。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,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。
立夏,又称“春尽日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也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在立夏这一天,有哪些传承许久的传统习俗?立夏之后的饮食又需要注意些什么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立夏时节分三候
一候蝼蝈鸣。此时为初夏时节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、池畔鸣叫觅食。蝼蝈、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随着蝼蛄的鸣叫,夏天的味道逐渐浓了。
二候蚯蚓出。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。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,当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不耐烦了,出来凑凑热闹。
三候王瓜生。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。立夏三候王瓜生,就是说王瓜(地瓜)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,人们可以采摘,并相互馈赠。
立夏时节的民间习俗
迎夏仪式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深层次上,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“气”的变化,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,立夏阳气渐长,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。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。在立夏的这一天,古代人们会举行迎夏仪式。
吃立夏蛋
俗话说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。相传从立夏这天起,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,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、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,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传说女娲娘娘告诉百姓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、鸭、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,进行斗蛋游戏。
尝新活动
在民间,还有“立夏尝新”的风俗活动。例如苏州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谚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用以祭祖。江浙一带,许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乌米饭,也就是用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。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,菜有苋菜黄鱼羹,称吃“立夏饭”。
立夏“秤人”
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。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,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。
立夏,又称“春尽日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也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在立夏这一天,有哪些传承许久的传统习俗?立夏之后的饮食又需要注意些什么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立夏时节分三候
一候蝼蝈鸣。此时为初夏时节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、池畔鸣叫觅食。蝼蝈、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随着蝼蛄的鸣叫,夏天的味道逐渐浓了。
二候蚯蚓出。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。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,当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不耐烦了,出来凑凑热闹。
三候王瓜生。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。立夏三候王瓜生,就是说王瓜(地瓜)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,人们可以采摘,并相互馈赠。
立夏时节的民间习俗
迎夏仪式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。深层次上,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“气”的变化,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,立夏阳气渐长,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。古代,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。在立夏的这一天,古代人们会举行迎夏仪式。
吃立夏蛋
俗话说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。相传从立夏这天起,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,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、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,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传说女娲娘娘告诉百姓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、鸭、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,进行斗蛋游戏。
尝新活动
在民间,还有“立夏尝新”的风俗活动。例如苏州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谚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用以祭祖。江浙一带,许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乌米饭,也就是用赤豆、黄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。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,菜有苋菜黄鱼羹,称吃“立夏饭”。
立夏“秤人”
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。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,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。